扑克牌在今天已成为大众娱乐的方式之一,捉黑叉,敲三家,斗地主等玩法不胜枚举。而笔者藏有两套较为特殊的扑克,名“麻将式扑克”,那么,何为“麻将式”?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现在,就让我们跟随笔者,通过藏品,共同见证一段扑克牌中国化的有趣历程。
扑克,代指两种含义:一是指纸牌;二是泛指以用纸牌这种游戏道具来玩的游戏,称为扑克游戏,如德州扑克。一副扑克牌共有54张牌,其中52张是正牌,另2张是副牌(大王和小王)。
52张正牌又均分为13张一组,并以黑桃、红桃、梅花、方块四种花色表示各组,每组花色的牌包括从1-10(1通常表示为A)以及J、Q、K标示的13张牌,玩法千变万化,多种玩法,如比较典型的玩法斗地主。
扑克是流行全世界的一种可娱乐可赌博的纸质玩具。因其玩法不同,故俗称为纸牌、万六、妈九等,称谓不一。其标准名称扑克是poker的音译。
关于扑克牌的起源还不能完全确定,不过一般认为是由法国塔罗牌演变而成。
早期的扑克牌很可能是在14世纪末叶由埃及传入欧洲的。
15世纪时通常把K当成是的牌,A则是小的牌。将A(ACE)当成、2当成小的方式可能是从十八世纪晚期法国大革命后才开始的。现今国内一般则是以鬼牌、2次之、A为第三大、后接K的打法。
“鬼牌”(JOKER)是美国的发明,然后随着扑克一起传回欧洲。
在明代马吊牌盛行的同时,由马吊牌又派生出一种叫“纸牌”的戏娱用具。纸牌开始共有60张。斗纸牌时,四人各先取十张,以后再依次取牌、打牌。一家打出牌,两家乃至三家同时告知,以得牌在先者为胜。这些牌目及玩法就很像今天的麻将牌了。这种牌戏在玩的过程中始终默不作声,所以又叫默和牌。
2017年4月,国际智力运动联盟宣布,麻将正式成为世界智力运动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