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扑克牌的起源,目前学术界仍有诸多争议,比如,有学者认为扑克牌初是威尼斯商人用于计算日期和消遣娱乐的工具,也有学者推测扑克牌是专为患有精神疾病的法国皇帝查尔斯六世设计的,而我国宋代流行一种叫做“叶子戏”的纸牌也与扑克牌颇为相似……而随着时间的推进,扑克牌是由塔罗牌演变而成日益趋于主流观点。此外,扑克牌还是历法的缩影。牌中52张正牌象征着一年52个星期,两张副牌则是太阳与月亮的化身。桃、杏、梅、方四种花色分别代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每种花色是13张牌,则代表着每个季度的13个星期,13张牌的点数相加为91,正好是一个季度的天数。扑克牌亦深入人文历史。牌中的J、Q、K分别为英语Jack(骑士)、Queen(皇后)、King(国王)的缩写,12张牌中的人物分别代表了西方历史文化中的名人。
清代晚期,一种叫做麻将的棋牌游戏正在此时开始定型并逐渐形成今天的样式。初,麻将多用陶瓷、竹骨所制,进入民国后,又诞生了胶木麻将。受此影响,国人又将扑克的内容移植到了麻将的载体上,这便是本文此前提到过的“麻将式扑克”。
扑克,代指两种含义:一是指纸牌;二是泛指以用纸牌这种游戏道具来玩的游戏,称为扑克游戏,如德州扑克。一副扑克牌共有54张牌,其中52张是正牌,另2张是副牌(大王和小王)。
52张正牌又均分为13张一组,并以黑桃、红桃、梅花、方块四种花色表示各组,每组花色的牌包括从1-10(1通常表示为A)以及J、Q、K标示的13张牌,玩法千变万化,多种玩法,如比较典型的玩法斗地主。
扑克是流行全世界的一种可娱乐可赌博的纸质玩具。因其玩法不同,故俗称为纸牌、万六、妈九等,称谓不一。其标准名称扑克是poker的音译。
关于扑克牌的起源还不能完全确定,不过一般认为是由法国塔罗牌演变而成。
早期的扑克牌很可能是在14世纪末叶由埃及传入欧洲的。
15世纪时通常把K当成是的牌,A则是小的牌。将A(ACE)当成、2当成小的方式可能是从十八世纪晚期法国大革命后才开始的。现今国内一般则是以鬼牌、2次之、A为第三大、后接K的打法。
“鬼牌”(JOKER)是美国的发明,然后随着扑克一起传回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