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00年左右的中国商代时期。当时,人们已经开始采摘、制作和品尝茶叶。在随后的几千年中,茶叶逐渐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茶道是构筑在特定的客观事物上的茶人的观念,它既是茶人的认识论,也是茶人的方法论与世界观。从广义来讲,“茶道”是人类发现并利用茶叶后逐步发展起来的各种茶叶制作工艺以及利用与其茶品相应的食茶、饮茶方法进行养生并冶炼情性的观念方法的集合;从狭义而言,‘茶道’就是饮茶人在特定的时空环境借喝茶之事修身养性以完善人格的方法论以及由此中折射出来的价值观。
饮一杯平静茶
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林不在绿,花不在红
在于山水之中、在于林花之间
在于环境优雅,心平气静
心静,茶自香
众饮得慧。中国茶道从创始之初对于品茗饮茶的人数就没有任何限制,唐大历九年(74年)春,颜真卿与陆羽、皎然、李尊、裴修、潘述裴循等19位名士聚会,在长兴竹山寺品茗吟诗,喜作联句被载入《水堂集》成为千古美谈。白居易在古稀高龄之后还广邀当时相知的寿星共同品茗,“洛中九老茶会”也在后代茶人中为佳话。众多人相聚品茶必有语言交流,孔子讲“三人行,必有我师”。在大众品茗场所能得到很多信息,学到很多书本上所学习不到的知识,同时茶人们相互启迪,有利于增长聪明才智,故曰“众饮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