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牌”卷烟原配方中所用美国烟叶比重较大,这些都是过去进口库存的陈烟,当时的情况(新中国成立)不可能继续进口美国烟叶,因而库存渐少,如何继续生产成为主要和紧迫的问题。显然,以国产烟叶代替进口烟叶是的出路。为此,我们进一步研究各种进口烟叶的香味特征,并与国产各地方等级烟叶的香味品质作比较。
生产“中华”烟的问题是原料,刚开始生产时,用的原料全是进口烟叶,后用国产烟叶替代,质量不够上乘。1954年,轻工业部食品工业管理局派出工作组到烟厂,就“中华”烟质量问题开展调研。在研究试制国产烟叶替代中,使用了许昌、山东、福建、贵州等烟叶(从一、二级烟叶中选拔)。在计划经济的年代,中央规定,上述地区的一、二级烟叶全部调拨到上海,以确保“中华”烟的生产量。同时规定,“中华” 烟配方由食品工业管理局管理,调整配方结构须得到批准。
人到了暮年就喜欢回忆,过去的那些人和事历历在目。我一辈子在烟草行业里沉浮,自然想的都是烟草的事,尤为对上海烟草过去的一些卷烟品牌难以忘怀。在中华卷烟诞生50周年的时候,我曾讲过中华香烟产供销的一些情况,如今,年产100万箱中华专线技术改造工程已经启动,这是中华品牌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情。
1990年,中国要举行亚洲运动会,恰巧亚运会的吉祥物是可爱的熊猫,北京要求上海能供应熊猫香烟,但熊猫香烟受原料的限制,不能成批量的生产。市烟草公司研究决定采用一牌两色的方案,即用熊猫的牌号和商标,将底版改成桔黄色,配方水平稍高于中华又低于蓝色熊猫,规格为84毫米过滤嘴。当时共生产了一百箱黄熊猫香烟,又生产了三箱蓝熊猫香烟,共一百零三箱熊猫香烟供应了亚运会之用。黄熊猫香烟就由此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