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灭停留在不同的传播媒介物上的病原体,藉以切断传播途径,阻止和控制传染的发生。其目的:
(1)防止病原体播散到社会中,引起流行发生。
(2)防止病者再被其他病原体感染,出现并发症,发生交叉感染。
(3)同时也保护医护人员免疫感染。
仅靠措施还不足以达到以上目的。须同时进行必要的隔离措施和工作中的无菌操作,才能达到控制传染之效。
病原体的种类
不同传染病病原体各有特点,对不同方法的耐受性不同。如芽胞对各种措施的耐受力强,必须用力强的剂、热力或辐射处理,才能取得较好效果。故一般将其作为难的代表。其他如结核杆菌对热力敏感,而对一般剂的耐受力却比其他为强。孢子对紫外线抵抗力很强,但较易被电离辐射所杀灭。肠道病毒对过氧乙酸的耐受力与繁殖体相近,但季胺盐类对之无效。肉毒杆菌素易为碱破坏,但对酸耐受力强。至于其他繁殖体和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对一般处理耐受力均差。常见方法一般均能取得较好效果。
对象的性质
同样方法对不同性质物品、效果往往不同。对油漆光滑的墙面,喷洒药液不易停留,应以冲洗、擦拭为宜。对较粗糙墙面,易使药液停留,可用喷洒。环氧乙烷熏蒸,对易于吸收的布、纸张效果较好,而对金属表面,须延长时间。粪便、痰液不宜用凝固蛋白质处理,因蛋白质凝固对病原体可起保护作用,高压蒸气效果虽好,但不宜用于毛皮,塑料和人造纤维制品。环氧乙烷熏蒸赛璐珞制品,高浓度过氧乙酸或含氯剂如漂白粉浸泡绵织品,来苏液多次长时间浸泡乳胶手套,均可造成损坏。对于食品及餐具不宜用有毒或有恶臭的液处理。
辐射有非电离辐射与电离辐射二种。前者有紫外线,红外线和微波,后者包括丙种射线的高能电子束(阴极射线)。红外线和微波主要依靠产热。电离辐射设备昂贵,对物品及人体有一定伤害,故使用较少。应用多为紫外线,可引起细胞成份、特别是核酸、原浆蛋白和酸发生变化,导致微生物死亡。紫外线波长范围2100~3280A,杀灭微生物的波长为2000~3000A,以2500~2650A作用强。对紫外线耐受力以孢子强,芽胞次之,繁殖体弱,仅少数例外。紫外线穿透力差,3000A以下者不能透过2mm厚的普通玻璃。空气中尘埃及相对湿度可降低其效果。对水的穿透力随深度和浊度而降低。但因使用方便,对药品无损伤,故广泛用于空气及一般物品表面。照射人体能发生皮肤红斑,紫外线眼炎和臭氧中毒等。故使用时人应避开或用相应的保护措施。